營養師建議您,均衡飲食的攝取,抗氧化營養素(如維生素C、E)的補充,並且多攝取富含膠質的食物如豬耳、蹄筋、木耳、海帶)。另外,平日也需要注意鈣質的攝取與補充保健關節的營養品–葡萄糖胺。
奈米鈣:日常生活中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:牛奶、起司、優酪乳、小魚乾、杏仁、芝麻、豆製品、深綠色蔬菜,而奈米鈣更是一種獨特的鈣質形式,分子大小比一般鈣質細小100倍以上。
葡萄糖胺:葡萄糖胺存放於軟骨與結締組織,能製造使關節柔軟的蛋白多醣,並為關節中的軟骨提供潤滑及養份,防止骨骼摩擦並使關節靈活有彈性。人類可以自行合成葡萄糖胺,但隨著年齡增長,合成速度趕不上分解速度,於是發生缺乏葡萄糖胺的現象,導致關節內細胞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。
營養師也提醒葡萄糖胺不能直接從食物中抽取出來,而是來自於甲殼類動物(如蝦、蟹)殼中的甲殼質;但由於甲殼質不易被人體吸收,因此多吃甲殼類海鮮,並不能補充葡萄糖胺,需要攝取經過萃取合成,才是容易被人體吸收的葡萄糖胺。
關節指的就是「軟骨」,很多人以為軟骨有個「骨」字,就以為是骨頭的一部分,有些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,還以為是自己的骨頭發生了狀況,甚至吃鈣片想要改善自己「骨頭」退化及疼痛問題,事實上,骨頭與軟骨是完全不同的,兩者既然不相同,「保養關節」與「存骨本」當然也就是兩回事。
關節是「軟骨」,不是「骨頭」
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醫師表示,軟骨與骨頭,此「骨」非彼「骨」,就像我們吃雞腿時,可以發現在雞腿骨頭頂端有一層像皮一樣的組織,就是軟骨,也就是關節;人體的關節可以大略分為大關節及小關節,大關節包括肩關節、手肘關節、手腕關節、髖部關節、膝蓋關節及踝關節等,至於小關節則包括手掌關節、腳掌關節及脊椎關節等。
我們可以將軟骨想像成海綿一樣,海綿一壓下去,水就會跑出來,就有潤滑的效果,骨頭跟骨頭之間就能滑順的連動,相反的一放開,海綿就把水吸回去,就回到原來的狀態,沒有軟骨,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,不僅會產生疼痛,更無法活動。